苏州哪里有护理院?苏州凯健友谊苑
身材瘦小的张惠民满脸老年斑,却有浓黑的长寿眉。腿脚灵便的他不用别人照顾,他要照顾比他小三岁的老伴,因为老伴患有阿尔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不仅不记事,还容易走丢。两个女儿也60多岁了,各有子女,无力照看。鲍曙明腿脚不灵、有时大小便失禁,张惠民实在撑不下去,在女儿的建议下,最终选择到护理院生活。
心急如焚的张惠民在女儿的陪同下,到处寻找合适的护理院。“我没有其他高要求,只要能把老伴照顾好就行。”看中苏州凯健友谊苑的硬件以及医养结合的护理模式后,张惠民第三天就与老伴一起搬了进来。
“最难的时候,是训练她走路。”刚开始,张惠民特别希望老伴重新站起来,陪他一起散步。由于护工人手少,无法专职训练鲍曙明走路。每逢其他老人呼叫,护工就得放下鲍曙明去照看。于是,张惠民决定自己来,才有了那段温馨又心酸的短视频。
为了照顾好老伴,张惠民一直坚持锻炼,只要天气暖和,他早上就会在院子里大步走,以舒展筋骨。在他的努力下,鲍曙明渐渐能够自主走路,却又带来其他麻烦——半夜自己起床,已多次摔倒。
张惠民意识到,老伴的病情已不可逆。他不再训练她走路,而是坚持让她说话,不断刺激她的大脑。“每天我都会问她睡得好不好?吃得饱不饱?没话也要找话说。她如果不说,我就不停地问,一定要她说,哪怕就一两个字……”张惠民心酸地说,“如果把她一个人丢在护理院,在家我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轮椅上的鲍曙明始终微笑看着张惠民,还时不时地用手拍拍他,似乎在赞许。“她现在还认识我,但名字常叫错。女儿每周都会过来看望,她也认识,只是记不住名字了。”张惠民很渴望到外面走走,但已经很不现实,因为老伴需要他。“如果回家的话,我是没法生活的。在这里,还是比较安心的。”
和老伴一起住进市北护理院内,也许是他目前比较好的选择了。在张惠民的床头,是一本厚厚的《唐宋词鉴赏辞典》。“词很短小,可以随时翻看,也随时放下。”看得出来,这是他目前比较好的业余爱好了,“随时放下”,则是因为老伴随时需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