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比较高档的养老院是哪一家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中国人似乎对于服务从业人员总是嗤之以鼻,特别是护理员,社会对这个职业存在偏见,认为护理就是伺候人的工作。甚至有不少家属,常常将护理员当做照顾老人的“下人”、“佣人”使唤,言语之间捎带着责问,甚至稍有不满意就会谩骂,护理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和其他养老机构一样,苏州养老院凯健国际也同样面临着养老护理员短缺的问题。院长康延玲告诉记者,院里现有老人120名,普遍在80岁以上,其中80%以上属于失能老人。目前,养老公寓共有28名养老护理员,平均下来一个人要照顾5到6人,与3位老人配备1名护理员的国际公认标准距离不小。

“养老护理员流动性很大。有的刚干一天手脚就肿了,根本不适应这项工作。因为总是缺护理员,所以我们常年招聘。”康延玲说。

养老院主要通过网站刊登招聘信息,每年光广告费要花去近万元,这对于一家收费不算高的老年公寓,不是一笔小开销。有时,康延玲也会纠结,因为做网络招聘的广告效果并不明显,可是不做广告就更没有人来报名了。除了网络招聘,康延玲还经常托熟人、找关系,鼓励员工口口相传,互相介绍,为招聘护理员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

除了招聘难,养老院也面临着“留不住”的尴尬:培养一名好护理员,需要很长时间。新招来的员工经过一年半载培训,好不容易能独立上手工作了,又会跳槽到收入更高的机构去做护工。

记者调查发现,养老护理员大部分是临时工,低待遇、低薪水已是不争的事实。就全国而言,养老护理员月平均工资低的仅有1000至2000元。除少数经济较发达城市,绝大多数城市没有为护理员上五险一金,致使多数护理员有“临时”思想,缺乏职业归属感。

为留住员工,不久前,养老院出台一项新政策,对工作一年以上的员工新增工龄奖。康延玲告诉记者,老年公寓收入来源,主要靠收取入住费及护理费。但由于老年公寓属于非盈利性质,收费并不高。入住后会根据老人护理的需求,每月收取4000到10000元不等的入住护理费。收取的这些费用,除去支付公寓每年的房租、员工工资等各项开销,勉强能做到收支平衡。

不只在苏州,全国多地普遍存在养老护理员缺口。山东省滨州市民政局副局长吕德祥告诉记者,滨州市持证养老护理员储量不足500人,养老机构工作人员持证率低于50%,且初级养老护理员占持证人员的70%以上,养老从业人员呈现社会地位低、收入待遇低、学历水平低和流动性高、职业风险高、年龄偏高的“三低三高”现象。

“老年人实际护理需求与实际护理服务水平之间的矛盾难以解决,社会养老服务面临着劳动力‘断层’和需求‘壕沟’。”吕德祥认为。

中国人口老龄化正快速增长,高龄、空巢、失能的老人越来越多,我国正从居家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转变,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走进养老院,养老护理行业市场可谓潜力巨大,目前养老护理员岗位还没有被人们正确认识,完全停滞在一种传统落后的观念上,简单地将养老护理员等同于喂水喂饭、擦屎倒尿的工作,而没有认识到养老护理员是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出现的一种高尚职业。

养老护理员是指老年人为护理对象的一种护理行业,它的基本任务是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及社会需求,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疾病护理、心理护理等提供常用护理技术等,而养老护理员就是在社会养老服务机构,专职照顾老人的生活并为老人提供整体护理服务的工作而建立的团队。 “认为护理是伺候人的工作,社会地位低下。尤其是对于老年人的服务,许许多多的人认为是很低下,很不光彩的工作,会造成社会舆论的谴责。”这种浅薄的传统观念应当摒弃,面对老龄化的社会,未来中国将有5%的老人需要机构养老的,而护理人员的服务决定着老年人生活的质量,我们每个人都会老,老了都会有住进养老机构的可能,社会应该给护理员一个肯定的认可,一份尊重和一份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