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区好一点的养老院

近年来,随著「四二一」家庭结构的逐渐增多(所谓的「四二一」是指一个家庭成员中有四个年老人,一对年轻夫妇成年人及一个孩子),年老人生活问题日趋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话题,因为这样的家庭结构决定了家中的年轻子女不具有过多的时间来赡养老年人。面对这种情况,现在的年老人大多又不愿意去养老院生活,这是什麽原因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原因:

一:传统观念固执。

这裡的传统观念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年老人传统思想固执,认为自己艰难的把子女养大成家很不容易,子女应该有赡养自己的义务,看看周边的其他年老人,大多都是子女赡养,在他们的心目中子女就应该管自己,即使生活不充实也无所谓,只要赡养自己,有吃有住就可以,这种养儿防老的思想深深刻入年老人的心目中。

另一方面「孝」子当头,从老年人角度来说,如果自己去养老院生活,儿女会被左邻右舍说閒话的,比如说子女不孝,不管年老人等等;从儿女角度来说,如果把父母送到养老院生活,自己通常会被亲戚朋友看不起,即使不当面说也会从背后议论,看看某某不照顾自己的父母,这样的人怎麽可以会对别人好呢?世俗的这些言语无疑都是从「孝」子入手,从道德制高点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同时由于目前养老院的不太完善,在养老院中老年人被虐待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现象被媒体报道后,无形中增添了养老院的负面形象,从而让子女把自己父母送到养老院生活也增加了顾虑因素。

二:目前的养老院服务不匹配。

当前我国的养老院主要分为3大类:

第1类公办养老院。相当于目前的公办小学,严重的供不应求,费用不高,但数量确实太少,这种情况下让很多需要养老的人进入不了这个院门,因为来这些地方养老的人员太多,容纳不了这麽多的数量,就是预约排队也需要排到好几年以后了,所以导致享受不到自己应该养老的服务。

第2类民办养老机构。目前民办养老机构的定位在于「三高」人员,即:高级干部,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知识分子。之所以这样定位,思来想去,无外乎这个三高的群体目前财富充足罢了,从资本的本质就是盈利来说,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对于现阶段的国情来看,这样的养老机构扎堆的话,是否有足够的「三高」人员来支撑呢?面对当前总体仍处于发展中阶段来说,这样的定位是否违背我国目前的养老市场呢?

第3类是乡镇办的养老院。目前这样的养老院更是难以支撑,空置率居高不下,有的入住空置率高达50%以上,这样高空置率的存在导致提供的服务会大大缩减,提供的服务降低,进一步导致入院的人数减少,入院人员减少导致这样的养老院收入减少,收入的减少,循环到服务的缩减,往复循环,恶性循环,这种结果是需要养老的人不愿意去养老院,养老院同时也没有了正常的收入来源。

当然,随著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关注,媒体的引导,传统思想将会慢慢的转变,逐步从牴触转化为接纳,从排斥转向于拥抱。随著政策的完善,法律制度的健全,相信更多的养老院能够真正回归到养老这个服务业中,这将会使需要进入养老院生活的年老人真实得到应有服务,从而使更多的年老人真正可以安享晚年,幸福于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