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跟我说过,等她老了,就和我爸一起住养老院,每天就和老头老太太一起打打麻将聊聊天,偶尔还出去旅游散散心,想我们就回来家裡住段时间,不想我们的时候就回养老院住,清净自在。
虽然我不太希望他们去住养老院,但后来觉得这样也不错。毕竟张泉灵老师说过,到2030年,空巢老人的占比将达到90%。
我不希望他们到时像这些空巢老人那样,上了年纪以后,怕摔著怕碰著,连澡都不敢洗,怕生活不能自理,更怕给孩子添麻烦。如果他们到了那个年纪还要活得这麽小心翼翼,那我会同意他们去养老院。
据我了解,不仅中国,欧洲比较传统的家庭也是很排斥把老人送到养老院这个行为的。美洲我不清楚,没有发言权。我说说外面的情况,大家再综合内部矛盾来理解吧!
我先后有两任房东都跟养老这个话题有密切关係,于是恰好有所了解。
在法国,养老形式大致分五种:
●●●●●第一种,养老医院 Maison de retraite●●●●●
其实就是所谓临终关怀医院,说难听直白点,就是患有不治之症和各种非常麻烦的重大疾病完全没有任何康复的希望,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的老人,人生结果一程等死的地方。
众所周知,法国是个极度老龄化的社会,貌似日本第一,接下来就是法国,所以,很多年前法国就开始面对这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所以对这种医院的需求量巨大,几乎每个小的行政区域(那边的区域划分非常细,市规模普遍极小,其实说是镇更合理),都会有一个这样的医院。这种医院大规模兴起与20年前左右,现在已经基本饱和,甚至没办法再新办相关执照,如果想要获得经营权,只能购买已经存在的医院。
这些医院,都必须具备基本医疗设施和急救设备,也会聘用全科医生以全职或者兼职的状态当班。护士和护工都必须持有执照。
虽然有一定的医疗能力,但是,一旦出现严重的医疗突发问题,病患还是要被转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抢救。但优势是,24小时巡房监控,医护人员专业的经验可以及时发现一些细微的问题。而且,能够处理大部分常见问题,比如,出现放射性伤口的跌倒。
再比如,患有阿兹海默症的病患,很容易走丢,家属根本不可能做到24小时紧迫盯人,可是在养老医院就能有这样的预防措施。
而这所有,是再孝顺的的子女也无法做到的。
我后任房东自己就是开养老医院的,由于我跟这对夫妇关係非常好,所以我有去溜达过,很屌。
他们夫妻经营的这一间算是比较有规模的,有80个床位的中型养老医院,员工50人(包括兼职),24小时监护。据说几年前还卖掉了另外一间规模较小的同类型医院。老爷子是个很会做生意的人,跟老婆两个人白手起家,看准商机,一下挂了两个执照。现在不仅他们,连子女都可以完全一世无忧了,任何行业萧条,这种跟社会医疗保险挂鈎的养老产业在法国也不太可能受到衝击。
医院的居住条件是相当好,都是单人间,结构类似与经济型酒店。厨师定的食谱都是针对没有牙,消化能力很弱的老年人的营养餐,反正看上去都是糊状物。每周都有娱乐活动,神马义工团,小孩来义务表演,也有花钱请来的各种show,甚至不知道哪裡搞来一群名猫,弄了个小型猫展,老头老太太们都好开心,一人一隻抱著摸。
费用可以参与医保的报销,具体报销多少要看具体情况。(这个我专门问过,貌似是医药的部分报销,食宿的部分不参与)
来这裡的,不一定都是不会动的,但是肯定都是有病的,他们中间,不乏有儿有女的,有的配偶还健在,有的是夫妻一起住进来。但是,裡面最年轻的妹子已经83了,她女儿也60多了;最老的已经快100岁了,又一战又二战的,子女是极有可能住在她隔壁的年龄。
有的老人是自愿来的,有的是已经神志不清了,还有的是不愿意,硬被塞来的。只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客观上讲,如果有了重大疾病,这种专业监护,比起孝顺,也许对延续生命是更有帮助的。
●●●●●第二种,老年公寓 Résidence de retraite●●●●●
就是我们传统观念里老年人聚集的,有统一膳食安排和人员照顾的老人院。
入住的都是没病的,有最起码生活自理能力的。居住条件跟老年医院类似,但是没有医疗设备,只有服务人员。
这个没什麽可特别介绍的。
●●●●●第三种,私人看护●●●●●
这个一般是老人有病或不太能自理而子女很忙,根本没办法时时刻刻照顾的,于是请私人看护,有长期驻家的,也有每天来几个小时的。
一般由专门的私人看护中介机构负责联繫有执照的护士和有需求的病患。我的之前开医院的房东的妹妹,就在巴黎开这样的中介机构。
我的医院房东之前的房东自己是个家庭医生(不晓得我为啥和法国的医疗系统如此有缘分),在家开工,母亲几乎就是植物人状态,就只是单纯的维持生命。
房东很传统,坚持不把母亲送到养老医院,白天由太太和护工照顾,晚上大部分由护工照顾,这个护工是驻家的。
我们聊到这个问题,他言辞很激烈,说:「把父母送到养老医院简直就是遗弃。」因为他的观点和态度,和我国广大人民类似,没啥好描述的。
●●●●●第四种,自己过●●●●●
这样的很多,就算有子女也坚持一个人生活。
法国人很硬骨头,感觉的已经老态龙锺到不行了,依然精神矍铄的出门晒太阳喝咖啡调戏服务生。他们并不享受把儿女拴在裤腰带上来凸显自己的重要性,被照顾反而是一种负担。
在这方面来看,中国人的依赖性整体比较强,无论是子女对父母,还是父母对子女。
●●●●●第五种,跟子女生活●●●●●
这个法国至少,中国很多,你们自己清楚情况。
情况大抵如此。
但是,无论哪种情况,法国人基本上都是按照自家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理以及大家都舒适的生活方式,而非用道德标准来约束生活。
我觉得,中国大部分人都是看著别人的脸色过日子,按照别人的评价来确定自己的价值,而不真的了解自己,考虑到自己的感受,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最终做出比较合适与自己的选择。
所谓的「孝」,是孝的一个「心」字,而非形式,更不是别人嘴裡的讚扬。
父母感受到子女的爱,也必然不是从邻居的嘴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