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有没有医养结合的养老院

过去,送长辈到养老院,几乎等于不孝的代名词;新闻也时有所闻,照顾一个老人拖垮一家的案例,天成医疗体系董事长张育美表示:「这些遗憾是可以避免的,因为家庭临时性的照护容易让人心疲力竭,如果能在造成小家庭危机之前,就提前为长辈做好养老规划,透过专业的长照机构与支援系统,不仅可以避免憾事的发生,更能让长辈活耀的老化、享受天伦之乐。」

家庭结构改变,原有家庭成员相互支援的照护功能降低,有照护需求者不易再从家庭中取得合适的照护服务。因此社会上专业的老人安养照顾机构将逐渐取代传统家庭的角色。「以往养老院住民平均八十六岁才入住,这个时代的老人会更早想进去,我就是战后婴儿潮出生的,我身边的朋友也大多有养老的观念,观念准备好,就可以进驻养老院,不会变成子女的负担。」

掌握「医养结合」国际趋势,获民众信赖

医养结合,是为了解决老年人养老和就医问题,特别是养老机构内缺乏医疗服务,不能满足老人患病得到快速诊疗的需求,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而提出的医疗、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

在政府出台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医养结合产业的政策感召下,一批批医养结合专案纷纷上马,普遍採取养老院+医院(诊所)的模式,在养老院内建医院,或在医院内建养老院。随著政府继续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在养老院内设定医疗机构,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相继走进养老院。政府对医养结合的扶持和鼓励,极大促进了养老产业的发展,部分缓解了养老容易就医难的困惑。但是,在医养结合蓬勃发展的程序中,我们同时也看到了并存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是医疗需求与供给的矛盾问题。老年人的就医需求与养老院内医疗机构的配置不匹配,有些医疗机构设定偏低,提供的医疗服务产品形同隔靴搔痒,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装置条件不足以令老人产生信任,不能解决老年人的基本就医需求,有些养老机构出现老人宁可捨近求远,到外面的医院就医,也不在养老院内的医院看病的事情。

二是医疗需求与医保报销的矛盾问题,许多养老院设立卫生室、诊所,在诊疗专案和药物使用等方面受到限制,只能使用门诊医保报销,有些因条件不够等因素甚至还不能启动慢性病报销,更不能启动住院医保。一些养老院,特别是跨地区甚至跨省市接收的老人,跨区域医保报销成了主要问题。

三是医养结合专案中的医疗机构定位不清,一些医养结合专案中的医疗机构片面追求大而全,在养老社群内建设三级规模的医院,试图在医院内解决老年人诊疗的全部问题,在医疗资源严重短缺,特别是人才荒的实际情况下,医疗质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且运营成本巨大,难以为继。

如何解决好医养结合中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成为医养结合专案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实践证明,医养结合不是简单的养老院+医院如此简单的拼凑,而应是全新的完全颠覆传统概念的医院模式,不是养老院规模问题,也不是养老院资质的问题,而是医院功能和职责的转换,完全适应养老需求的新型医疗机构。

医养结合养老院,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养老院,其根本原因是职能不同,定位不同。医养结合医院必须定位于将医疗融入养老,医疗服务成为养老服务专案的一部分,承担医疗职能的同时,提升养老质量。根据养老院定位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在整体运营管理中,充分相容服务成本,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获得合理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