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家庭结构小型化的发展,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机构养老或将成为未来养老体系中的重要支柱,这就对养老院产生了巨大需求。
我国推行的养老模式主要为“9073”模式,这一模式早在“十一五规划”中由上海率先提出,即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
随着全国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各种新的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据悉,截至2017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约有15.5万个,其中注册登记的养老服务机构2.9万个。养老服务机构数量整体呈增长态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49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6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9%,已经达到并大大超过联合国定义的“老龄化”社会标准。
在上海一家护理院,老年人在照顾老年人,年龄的护理员65岁在照看6位老人,和这个护理院相似状况的养老院其实不少。
我认为,上海的养老市场比较大,但是对招聘的人员并不是很清楚。
人对护理院的管理人员的并不是很清晰,招聘的院级管理者对所负责的主营业项目,即护理项目,也就是生活护理的就不清楚,造成这个护理质量的下降。
我们每个机构在做招聘计划时,要充分制定岗位职责、人员素质、工作要求,根据我们的要求来招聘适合我们机构要求的人员,有了方向有了目标,于是结果就会靠近我们想要的,这是从人力资源招聘的结果,导向的一个要求。
居家养老是多数人的选择,但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在家你放心吗?他们是否在吃剩饭、水管漏水、突发意外怎么办?是否能跟保姆处的来(如果有),纵然都很好,他们的孤独怎么办?怎么过上有质量的老年生活?现在可以跳广场舞,一旦跳不动了呢?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都想居家养老,但我们却一点都不能放心。
担心之余,住养老机构真是的选择,24小时有护士值班、有营养配餐调理、有师指导等等,这些都是家庭保姆根本无法解决的。
我们不专业,其次养老院真的好多,并且五花八门,由于政策大力支持,加上者普遍看好养老红利,截至2017年9月,我国养老机构总数超过14.46万家,相比于2012年底的4.43万家增长达226
以北京市为例,每个街道都要建设至少一个养老照料中心(养老机构),这不包括完营的养老院、护理院,或者康养小镇、养老社区等诸多机构,可以说只要你想住,出门就有养老机构(养老院)。
关于膳食,民以食为天,健康、营养、干净是老年人必备的饮食结构,所以政府制定了相应的规则,便于入住老人及家属参与监督和共同制定膳食的标准。要有主管部门颁发了卫生许可证的专门为老人服务的食堂,配备厨师和炊事员。厨师和炊事员持证上岗,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规,严防食物中毒。意营养、合理配餐,每周有食谱,根据老人的需要或医嘱制作普食、软食、流食及其它特殊饮食。为有需要的自理老人、介助老人和所有介护老人送饭到居室,根据需要喂水喂饭。清洗消毒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