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城区养老院

10月9日,教育部办公厅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提高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原则上每个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开设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相关专业。此外,鼓励引导有条件的职业院校积极增设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智能养老服务等社会服务产业相关专业点。
10月16日,人社部、民政部颁布实施《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放宽养老护理员入职条件,增加对养老护理员的技能要求。
在养老产业一片繁华景象的同时,“人才”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产业从业者,队伍搭建、招聘录用、教育培训、职业发展空间、福利待遇、社会地位等,均成为影响我国养老服务质量的最终及致命环节。养老从业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在战略版图、业务版图、组织版图确定后,到结果都会在人才版图上“束手无策”。
通过我们专访的三十多位养老领域的企业家可知,多数养老企业面临着“招不到”和“留不住”的问题。诚然,目前养老产业还处于探索商业模式阶段,在整个产业“微利”的情况下,员工的福利及待遇不理想是一个重要原因,而另一更重要的原因则是供给端的不足。
近期,人才利好消息不断放出。从人才培养、技能要求、政策倾向等多方面,国家鼓励并规范着这块“养老人”市场。政策要求每省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开设养老专业,同时鼓励职业院校开展养老专业。为了解国内养老人才培养情况,具体就业情况,面临的困境和问题等,动脉网调研后,采访了几家代表性的本专科院校、市场培训企业,希望听听他们的想法。
老年服务业的五大领域
在严峻的人口和养老需求形势下,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寄望于掌握现代养老服务理念、知识、方法和技巧的专业人才队伍。根据老年人的需求结构,我们可以将人才大体划分为五种类别:
生活照顾人才指的是从衣食住行方面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的人才,其服务内容包括物业管理、家政服务、事务代理、出行服务和专业配餐等,它是养老产业人才队伍的主体。
医疗护理人才指的是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预防、养生保健、心理咨询、医疗救治和康复护理等服务人才。按照服务内容又可分为具备一定护理知识的基础护理人才、具备较高医学知识的专业医护人才、具备康复保健知识的康复保健人才、具备专业心理学知识的心理咨询人才等。
生活服务人才是指为老年人提供理财保险、法律咨询、养老产品设计、旅游服务、老年人继续教育等生活帮助的人才。
机构管理(运营)人才是指掌握一定管理知识与技能的人才,如组织管理人才( 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会计人才、销售人才等) 、高级管理人才( 管理者) 、活动组织人才( 社工等) 、外部联系人才、行政管理人才( 养老事业相关的政府部门内工作人才) 。
教育培训人才是指按照不同的养老产业需求,根据不同的养老服务,为特定人才种类设置培养计划,并提供专门教育培训的人才。
类型不同,需求自然不同,据一位从业近十年的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生活照顾人才多是针对大型CCRC和综合体,普通的机构对这类人才没有特殊的要求,相对好招聘。医疗护理人才中,基础的养老护理从业人员是最难招聘且流失率较高的一类,具备专业知识的医疗人才在小城市相对难招。生活服务人才的招聘多是根据需求采用“+养老”的方式招聘,如法律咨询人才,就直接聘请律师。
目前,国内缺乏专业性的机构管理人才,这类人才大部分是前医管公司和酒店房地产甚至投资人的转型,且大部分聚集在发达地区。教育培训人才比较杂,多是根据某种需求,寻找特定类型的讲师,基本没有全类型培训的人才。
“现在入行(养老行业)其实很随意,之前有一些地产、管理项目经验的就可以。因为目前专业的人太少了,普遍招聘都是采取‘xxx+养老’的模式。”他进一步告诉记者,“其实现在养老领域的人才多数还是市场培育的。”
当“新兴”行业的底层人才架构还未搭建成熟,但顶层的需求又足够旺盛时,市场往往会自发培育一部分人才,随后政府便会开始发力,根据我国的教育体系系统性的培养专业性知识型人才。
本科院校开设养老专业,试点、创新是关键
就我国人才体系而言,硕博研究生更偏向于理论研究,是学术性研究人才;本科更偏向于为行业做规划、设计和管理的应用性人才;专科更偏向于实操性人才。